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,关于这个礼乐崩坏,在春秋战国时期,是孔子所提出的,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“礼乐崩坏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。那么这个孔子说的礼乐崩坏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礼的内容有很多,军礼、祭礼甚至酒礼都是一套套的,号称“当年不能穷其学”。
礼大致可以分为“礼义、礼仪、礼容”。
所谓“礼义”,就是它的理念;“礼仪”,就是各种礼的正常仪式;“礼容”,就是行礼时和日常起居时的内在情感和动作的规定。
孔子说的“礼崩乐坏”,就是在礼义、礼仪、礼容这三个方面纷纷脱节,既不能在国与国的互动交往中发挥真正的制约作用,同时各国诸侯、卿大夫也不按照规矩执礼,包括在音乐的配合上也由着性子胡来。
而孔子本人最是崇拜“周公”,也最为崇尚西周时期的礼制,也正是因为于此,孔子才会对当时这种“不按规矩办事,执行礼制”的行为,十分痛心疾首,于是他们编订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诗》,把礼的丰富内涵留存下来影响后世,不仅后代王朝从中习用,而且影响了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仪式。
对于这个成语,大家的了解都是来自孔子,因为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,他想维护的是昔日周王朝的政治制度,可是在春秋时期,地方诸侯势力坐大,就不在乎昔日的繁文缛节,在这种情况下,孔子就说礼乐崩坏。而我们知道周朝建立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就通过周礼约束各个级别人的等级地位,什么样等级的人使用什么样的礼,这就形成了一种约束力,让大家都能有序地服从统治。乐也是一种手段,什么级别就享有什么的乐,各个级别不能乱。在这两套系统下面,社会上形成了一套规范。
礼乐崩坏也指两个方面,一个是经济方面,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工具的发展,井田制瓦解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,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,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,他们在自己的领土可以征税、征兵等,不再对周天子负责。所以这就是礼乐崩坏的瓦解,社会秩序相当混乱,大家都不遵守昔日的规矩。正如《论语·阳货》所说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”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6685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